張友,著名古琴演奏家,專欄作家,印心琴院院長,當代新文人琴代表性人物,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,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。
  關於人生,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感知,一場浪漫的愛與戀,一段動人的詩與思,對於生命的細節,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著。而對於古琴演奏家張友而言,關於生命的一切,早已融入到了他踐行詩意的七弦人生中。
  穿越,關於生命的詩與思
  在動靜皆宜的生活里,張友行走出屬於自己的哲學。在七弦的世界中,抒寫著自己對古琴的熱愛與抱負。有人喜歡傾向於一種對言論及價值的審思,而有人折服於來自靈魂深處的思想,張友卻在這兩者之間自如的穿行,聚攏成一道道光束。
  張友認為,除了古琴技藝,堅持讀書,是一個古琴家所必備的素養。所謂書讀百遍,其義自現,越讀越多,便越讀越深刻。在如今,從國人平均每年只讀一本書的概率來說,這種堅持確實讓人敬仰,無論是張友的生活,還是事業,從點到線,由線到面,他動人的思緒展示在每一處,這樣一種感性且嚴謹地貫穿著他自己的方法論,讓人不自主的想去探秘他打造出來的印心琴院。
  但張友說,自己是一個簡單的人,自己的言行歸納起來,無非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,不是凡事都要去追求得到所有人的認可,但求一種堅持自我信仰的體驗,因為在蒼宇之中,總會找到琴瑟和鳴之人。“我一直覺得,堅持和選擇都很重要,如果定力不夠,你便自然體會不到過程中的價值和快樂,而以前的累積便有可能成為徒勞。”
  按照張友的說法,家就是生命中的詩意與溫存,不僅是歲月里的誡命,也是生活中信守的承諾。因為褪盡所有的繁華,最真實的溫情是在這一蔬一飯的天長地久里。
  印心,細節里的別具匠心
  如果從學生時代算起,從事古琴行業二十幾年,如果不是張友說起,你大概不會從他臉上讀到任何滄桑的感覺。因為,眼前的張友給人的儒雅之氣,會讓你融匯在一種磅礴超然之中。這種內外如一的光鮮之景,實則也體現在了每天繁複習琴、教學的工作中,在張友這裡,卻以另一般風情展現。於是,你可以看到在芙蓉錦官東門城牆遺址旁,有這樣別具匠心的洞天之地。這種涵蓋琴、棋、書、畫,回歸雅士生活的文化創意,在所有古琴教學機構中便顯得如此獨樹一幟。傳承幾千年的七弦之音,便在印心琴院的一花一草,一桌一椅中得以詮釋。
  因此,印心琴院的創立,著實讓張友傾心儘力。從設計到裝修,從古琴的擺放、桌椅的佈置甚至到茶具器皿的搭配,你都能看到主人的良苦用心。高山流水,撫琴作詩,聽得綠綺潺潺;每一桌上的古琴、器皿花材及茶席的佈置,每一處的點滴細節都能是一種精緻的透徹,“這不僅是向古人表達我們的敬意,也旨在告訴學員,要心懷感恩、傳承道統。”
  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,堅持個性化服務、註重教學細節,在張友眼中,這些都是應該具備的,重要的是你要有一種態度,一種心存感恩的態度,從內心出發,才是真實的體現。“就像習琴之人,你不能只看到技法的層面,還應把工夫下在技法之外,即如陸游的‘工夫在詩外’,作詩如此,習琴更應遵循,如此方能體悟千古一脈文人琴的精髓。”  (原標題:著名古琴演奏家張友:文人琴韻 詩意人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j03ajurm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